Close

高能环境:锚定“双碳”目标,公司业务迎战略性机遇

08-16

从前,我们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开,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妩媚;如今,海洋依然宽阔,漂浮着的却是工业污染;天空依然高远,朦胧着的却是层层雾霾。

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机器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社会生产力超前,人类对自然地索取亦空前,但自然并不是一个死物,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紧密勾连在一起。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它带来的风险是全球性的,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全国碳交易市场也于今年七月正式启幕。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下,新能源替代、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将成为必然选择。处于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高能环境(603588.SH)所从事的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有望迎来战略性的发展机遇。

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兼具环保和循环经济减排效应

据公开资料显示,固废危废资源利用既可处置危废又可深度资源化提炼废铜、废铅等多种再生金属及金银等稀有金属,兼具环保和循环经济减排属性,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兼具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益,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中提到,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中提到,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高能环境近年来通过“并购+新建”的方式切入危废处置市场,并在危废资源化领域积极开拓,正处于扩张及上升期。现有位于湖北、甘肃、贵州等地的危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以工矿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等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从中加工提炼有价值的有色金属,变固体废物为可用资源、能源或其他原材料,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截止2020年末,高能环境危废牌照量合计53.599万吨/年,公司2020年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板块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93.6%,待公告对外投资的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与贵州高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在手危废牌照量将超过100万吨/年,实现翻番!

除金属领域外,公司也在进入轮胎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据公司2020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并购的杭州新材料公司主要从事废旧轮胎、橡胶资源再生利用业务。发展废旧轮胎回收产业有利于橡胶生产行业节能降耗,同时由于废旧橡胶对环境破坏大,废旧橡胶回收也有利于生态保护。杭州新材料及其子公司2020年回收处理废旧轮胎17.5万吨,替代原生橡胶使用量14万吨,并于报告期内入选第一批符合《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最直观的碳减排路径之一

生活垃圾焚烧是最直观的碳减排路径之一,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披露的《CCER项目监测报告》显示,单吨垃圾焚烧可减排0.3-0.5吨二氧化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减排效应突出。

高能环境自2015年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以来,公司项目建设、运营如火如荼,目前已具备规划建设、工艺方案、工程设计的技术集成与研发能力,引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关键工艺及设备优化集成,以高标准、好设备、优工艺践行垃圾焚烧。高能环境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排放指标要求尤为严格,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制造的烟气净化设备,实现全国领先的超净排放工艺落地,公司各项目排放指标全面优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 )》和欧盟2010标准。截至目前,公司已有1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日处理规模达9500吨,年发电约10.8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5万吨,满足约14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

此外,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碳交易有望提升垃圾焚烧公司盈利能力。由于垃圾发电对标煤节约的二氧化碳量,减去垃圾焚烧本身产生的二氧化碳之后,仍然有显著的碳减排量,将会为垃圾焚烧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在增厚垃圾焚烧公司利润的同时,现金流将进一步有所改善,这也进一步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双碳”远景目标是一个关乎世界未来的伟大追求,双碳战略的推进也为环保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唯有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方能生态与利益起飞,发展共环境一色。未来,高能环境将重点发展固废危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符合减排路径的领域,依托于自身较强的技术、工艺、管理等综合优势,有望在做好自身碳减排的基础上,将自身指标用于供应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环境系统服务商。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