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11-08

题记:写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之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作为服务人才发展工作的社会组织,立足新起点,找准切入点,做实结合点,通过国际人才港品牌项目、协同创新研究院平台等,在服务留学人才发展和国际协同创新方面进行多维度探索。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城市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助力海外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于近日与清华双创街控股进行战略合作,整合全球中国留学人才资源和清华科技创新优势,共同打造“国际人才港”品牌。双方将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优势,发挥国内近三十个城市空间载体平台网络优势,共同为国际人才打造一个集创业空间、创新服务,金融资本、政策支持为一体的国际化人才新平台,将留学人才资源与城市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发挥人才驱动发展作用,助力城市创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将国际人才港打造成为引才聚才大平台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在坚持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践行服务留学人才发展。早在2013年初成立了“国际人才港课题研究组”,开展了“国际人才港”专题研究,凝聚了近百名专家,举行了多次专题座谈、论证会,形成了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得到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以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十二部委出台文件的形式,将建议纳入《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

国际人才港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国际人才港充分发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平台作用,汇集了国家多个部委的领导、专家,以院士、校长、院长为核心,组织开展了全面的调研和论证,使入驻平台的项目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

国际人才港的建立通过打造服务国际人才的专业平台,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联络留学人才,开通引才路径,积极对接杰出的华人华侨资源,协调海外人才资源,建立人才资源渠道和国际组织网络,储备平台型项目和基地化项目。

国际人才港赋能城市创新创造

即将落地的“国际人才港”首期布局于上海嘉定双创街、沈阳数创工场、威海创客大街、义乌双创街四地。四地城市政府代表表示,人才是最重要的市场要素,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本。“国际人才港”项目的落地将为城市创新发展创造赋能、赋智、赋值的意义。

上海嘉定双创街以上海嘉定创新创业大厦为核心、运用政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机构专业服务、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服务等立体一站式服务的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成果快速转化平台、科技创新产业资本聚合器,打造嘉定科创地标和科技创新核心生态圈。

沈阳数创工场项目以数字经济产业为重点,着眼于深化京沈合作重要成果、打造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通过飞地联动,链接中关村,面向海内外,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聚集优势、双创街各地项目区位优势,建设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聚高地和面向国内外的技术、人才转移转化窗口,打造飞地创新合作的“皇姑模式”,以高水平的创新开放合作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威海创客大街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众多创新创业服务合作机构,以街区形态汇聚清华双创资源和威海产业优势。构建创业创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投资融资一系列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义乌双创街以“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融关系强化、创新载体优化”为发展基调,立足于义乌“时尚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经济产业、食品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致力打造全国县域首个以创新创业创造为主题的“孵-转-产”科技创新产业平台。

服务国家战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作为服务人才发展工作的社会组织,立足新起点,找准切入点,做实结合点,设立了协同创新研究院,围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功能需求,搭建具备专业评估评价体系、支持协同创新再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为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

协同创新研究院按照国家重点领域的前沿技术需求,结合各地方政府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的科技支撑需求,通过积极发挥“平台支撑,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开放运作”的平台作用,汇集全球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专业化国际化评估;申请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一系列知识产权成果;引进国际高科技人才、项目;在产业垂直化路径以及引入海内外资本投资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要素整合服务,在国际协同创新工作方面进行多维度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