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地级市,正在拼命建大学 弥补教育短板
11-24 HaiPress
最强地级市,正在拼命建大学 弥补教育短板!经济强市纷纷投身大学建设。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在江苏苏州公示,标志着这座“最强地级市”迎来首所“国”字号大学。深圳、青岛、东莞、佛山、无锡等非省会经济强市也在积极建大学。例如,深圳理工大学和深圳海洋大学相继成立,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正式获批,青岛迎来了全国首所以“康复”命名的康复大学。

“国”字号大学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以“中国”为前缀,与已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大学一样,成为“国”字号大学的领跑者。近年来新设立的高校很少以“中国”冠名,甚至“华东”、“华中”也少见。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命名原则上不得使用“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最新设立的几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如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都以所在地命名。苏州能拿下为数不多的“国”字号大学,含金量不低。

经济强而教育弱几乎是所有新晋经济强市的共同问题。深圳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过去10多年来几乎每年新增一所高校。目前,深圳高校数量从8所增加到17所,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跻身全球500强高校,哈工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分数后来居上。这些大学不仅扭转了深圳的高教短板,还成了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深圳拿到4席,其中3位来自新建高校。

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缺乏机场和大学。虽然建机场无能为力,但建大学却全力以赴。前些年,在“名校跨省建分校”被叫停之前,苏州已引进20多所985高校的分校或研究院。以2003年中科大苏州研究院为起点,苏州已聚齐清华、西安交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哈工大学等985高校的研究院。尽管这些研究院多数属于研究机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普遍缺乏本科教育,但苏州仍在推动部分研究院转设为研究生院乃至形成苏州校区。此外,苏州还在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先后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增强高校竞争力。